自行車配件網上商城,自行車配件生產廠家?

大象新聞記者 劉鑫/文圖

夜幕降臨,鄭州北龍湖內環(huán)路上常有騎友出沒,他們戴著頭盔護目鏡全副武裝,風一般掠過來此踏青的人群。

濤濤也是騎行隊伍中的一員,他最近才有晚上騎車的習慣,打算購入一臺專門用于騎行的公路車,但到店后被價格嚇了一跳:“幾乎是我一個月的工資?!?/span>

騎行正在升溫。社交平臺上,網友們分享自己的騎行裝備和路線,曬出騎行大軍堵車的照片,有人感嘆:像是穿越回了“80年代”。受疫情影響,市內及周邊短途出行需求增加,“露營”“騎行”成為今夏熱詞。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自行車市場銷量上升,有業(yè)內人士透露“今年自行車市場銷售數(shù)據(jù)相比往年同期要翻一倍不止”。與此同時,在需求上升和零部件短缺的雙重作用下,自行車出現(xiàn)價格上漲和“一車難求”現(xiàn)象,這種情況在中高端市場更為明顯。某運動自行車品牌鄭州總代理告訴記者,熱門車型基本上一出廠就被預定,有消費者連續(xù)四個月來店只為“搶到車”。

高端車型供不應求,有配件廠已預定到2025年

最開始是為了減肥,鄭州市民濤濤辦了共享單車的月卡,騎自行車上下班。堅持半年后,濤濤開始喜歡上這種踏風疾行的感覺,體重也降低了十余斤。他最近終于決定購入一臺屬于自己的公路車,但馬上被價格嚇了一跳:“幾乎是我一個月的工資。”

像很多人一樣,濤濤對于自行車的概念還停留在“經濟實惠的代步工具”。實際上,如今的自行車已有很多分類,城市中最常見的兩類自行車分別是山地車和公路車。其中山地車更適于復雜路況,車身多厚重穩(wěn)當;公路車則對地形和保養(yǎng)要求較高,追求速度主打輕量化。就入門車型而言,公路車要更昂貴,一般在兩三千元往上,山地車則在七八百元左右,至于中高端車型,價格動輒上萬甚至十萬。當然如今更有可能沒貨。

“一出廠就沒了,有個客人等一輛車等了四個月才等到,很多人想下訂金,但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交期,不敢收。”

某運動自行車品牌鄭州總代理張玲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工廠缺少變速器、輪組等關鍵配件,出現(xiàn)訂單積壓,供不應求的情況。中國自行車協(xié)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包括金屬、塑膠在內的自行車上游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超10%,上游生產成本提高直接導致下游價格上漲,緊缺和漲價的現(xiàn)象在中高端車型上更為明顯。

“像我們店內賣得比較好的一款叫‘沖擊波’的車型,原價九千元,現(xiàn)在漲到了一萬一千多,但現(xiàn)在問題不是漲價,漲再多都有人買,問題是沒貨?!?/span>

鄭州某自行車店店主沙沙告訴記者,高端車型對零件要求比較高,要從國外進,短時間內不太可能緩解,據(jù)她了解,一些自行車配件廠已預定到2025年。預計‘一車難求’的情況還會再持續(xù)一段時間。”

毛利低淡季長,單車市場盈利難

13歲那年,沙沙成了一名單車運動員,代表某品牌自行車出戰(zhàn),退役后自然而然地繼續(xù)從事自行車行業(yè),在銷售部工作。直到去年辭職,在金水區(qū)開了一家定位較為高端的單車店。

“自行車行業(yè)利潤低、淡季長,撐不死餓不著的水平,不算是個好生意。”沙沙說,“鄭州最近一段時間市場表現(xiàn)平平,可能是氣溫太熱了。”

自行車銷售市場存在明顯的淡旺季劃分,一般來說一年之中3月4月5月和8月9月10月是盈利的旺季,這段時間學生剛開學,天氣也適合騎行,而除此之外都是淡季。等于說一年中有一半時間都在虧錢。

“賣一輛1498元的車,毛利不到百元,最近每天能賣個五六輛,光房租就六七千,淡季很難掙得到錢?!泵缦壬袊@,“最輝煌的日子已經過去,現(xiàn)在自行車行業(yè)下游的日子是很苦的?!?/span>

苗先生曾在索凌路上開過一家面積三百多平方米的車店,2010年那段時間正迎自行車爆發(fā)期,每個月都能賣五六百臺車子。

“那時候是國內第一波山地車熱,每家都是兩三臺自行車,各種騎行活動,周六周日鄭開大道上的騎行隊一個挨著一個。”苗先生仍記得當年盛況:“鄭州大街上望過去,沒多遠就有一家自行車店?!?/span>

肉眼可見的轉變發(fā)生在2016年。也許在鄭州公共交通系統(tǒng)日漸發(fā)達的當時,自行車市場頹勢早已顯現(xiàn);也許是更省力速度更快的電動車擠占了本屬于自行車的市場份額,苗先生認為,這都是自行車沒落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那一年共享單車擺上了街頭。

2016年開始,店內銷量直線降低,苗先生認識的一些店主轉行去賣毛利更高的電動車,而更多人關掉了店鋪,苗先生也再無法負擔其高昂的房租,四年前搬到了現(xiàn)在店鋪所在的國基路,店鋪面積縮小到40平。

“一夜之間自行車店死完了。”苗先生這樣形容當時的慘烈,“這兩年稍微有點起色,但還是賺不了錢,下游零售利潤太低太透明,而且一輛車至少能騎十幾年,復購率很低,現(xiàn)在全靠一幫騎友平時維修改裝賺些小錢?!?/span>

“是很難,但是情況正在變好。”沙沙說,“自行車市場2010年到2014年市場是井噴式的發(fā)展,14年之后開始下滑,一直到這兩年疫情,自行車又呈現(xiàn)出上升的狀態(tài),今年整個自行車市場銷售數(shù)據(jù)相比往年同期要翻一倍不止,市場正在回暖,未來空間很大?!?/span>

疫情催化單車回歸,騎行市場大有可為

知名經濟學家、中國商業(yè)經濟協(xié)會副會長宋向清表示,“騎行熱”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有多方面原因。疫情催化下,短途出行需求旺盛,騎行具有靈活方便和安全的優(yōu)點,自然受到追捧。其次,由于健身觀念的普及和環(huán)保觀念的深入人心,既能代步又能鍛煉身體的綠色交通工具自行車重回人們視野。

此外,作為替代品的共享單車、電動車和汽車燃油漲價也是自行車升溫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以來油價“10漲2降”,累計上調價格達2720元/噸,讓人直呼買得起開不起。再加上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今年4月以來許多共享單車平臺都提高了價格,從最早的半小時1元提至了半小時1.5元、2元不等。購買一輛單車成為最具性價比的選擇。

最后則是騎行的“社交”屬性,宋向清表示,騎行熱的出現(xiàn)代表了當今市民對于表達自我和社交的旺盛需求,專業(yè)騎行設備高昂的價格提供了社交價值,人們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騎行路線和裝備無形中也在為騎行熱升溫添火。

宋向清稱,騎行市場未來仍有廣闊空間,但國內相關制度與基礎設施也要跟上,比如相關機構出臺指導文件推動國內自行車市場升級轉型;比如學習技術,建立自己的關鍵零部件加工廠完善生產鏈;又比如設置專門的騎行道路和騎行區(qū)域,營造友好的騎行環(huán)境。目前來看,國內自行車產業(yè)較為分散,盡管工廠較多,但卻缺少生產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

此外宋向清表示,當前高端自行車市場自行車與衍生裝備定價過高,可能存在一定溢價,這可能是經銷商的營銷策略。長期來看,隨著騎行市場成熟和技術發(fā)展,市場價格終將回歸理性。這波騎行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國際物流與供需關系的失衡,能熱多久,常溫后能否不“涼下去”,仍需自行車市場各位從業(yè)者思考。

夜幕降臨,鄭州北龍湖內環(huán)路上常有騎友出沒,濤濤騎著共享單車,也是騎行隊伍中的一員。濤濤最后還是放棄了購買價格高昂的公路車,他打算去淘一輛二手自行車,價格最好在500元左右,花萬元買一輛自行車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講到底是一種奢侈。

濤濤說,他只是單純地享受踏風騎行的感覺,或許一萬元的公路車很酷很厲害,但一萬元和五百元的快樂是一樣的。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您可能還會喜歡:

發(fā)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