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互聯(lián)網在快速發(fā)展,2004年1月15日,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fā)布了《第十三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03年12月31日,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約3089萬臺,上網用戶數約7950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340040個,WWW站點約595550個,國際出口帶寬27216Mbps(兆比特每秒)。而在第二次《中國Internet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里,截止到1998年6月30日,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54.2萬臺,上網用戶117.5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9415個,WWW站點3700個,國際出口帶寬84.64Mbps。
不過,2004年,中國電商依舊是互聯(lián)網內部的熱鬧,線下零售巨頭對電商的態(tài)度依然漫不經心,而國外的電商巨頭盯上了這個人口眾多的巨大市場。2003年,eBay以1.5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易趣,2004年,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收購卓越網,由此進入中國市場。
2004年,劉強東召集員工商量,要砍掉公司線下業(yè)務,轉型為純線上的零售公司,原因是:線下用戶體驗不好,在線上賣,消費者不用離開辦公室,不用討價還價,不用鑒別真假,就能得到更便宜的產品,連帶發(fā)票。而且,京東線上增速遠遠高于線下。
他的想法并沒有獲得很大的支持。員工的想法是,互聯(lián)網普及率不高,很多人沒有電腦,網絡訂單不靠譜,市場到底有多大?沒人知道。雖然線上增速快,那是因為基數小,如果基數大了,還能保持這樣的增速嗎?
2003年,京東多媒體已經做到八九千萬元的銷售額,是國內最大的光磁產品銷售商,按照規(guī)劃,未來將開設500個門店,短短數年內線下業(yè)績會爆發(fā)性增長。這個時候,蘇寧、國美在全國跑馬圈地,快速開店,相互交鋒,線下連鎖零售店剛剛迎來巔峰期,這個勢頭還將保持幾年。
以蘇寧、國美為參照物,員工覺得前途光明,有清晰的商業(yè)模式,有可預期的利潤空間,為什么非要走另一條看不清未來的路呢?
如果沒有劉強東的獨斷專行,就沒有現(xiàn)在的京東。很長時間里,京東的會議討論,事實上是劉強東的一言堂。大家發(fā)表意見,他從中挑選出符合他想法的,引導大家往那個方向討論,最后成形的,就是他本人在會議前已經想得差不多的想法。他預計到了員工對轉型電商的反對,但反對無效,他已經決定關閉門店。
最終柜臺都被撤掉了,只保留了一個柜臺用于采購。早期京東多媒體的貨源來自中關村各個賣場里的代理商,用柜臺的名義能拿到批發(fā)價,是個體客戶怎么砍價都砍不到的價格。一直到2006年,唯一保留的柜臺才撤掉。
有些員工在這次關店行動中離開了,覺得老板瞎胡鬧,擔心萬一轉型不成功怎么辦。留下來的人,與其說看到了電商的未來,還不如說他們盲目地信任著劉強東。
如果沒有做電商,沒有關閉線下門店,京東的路徑就是連鎖店,競爭對手從當當、卓越亞馬遜換成宏圖三胞,同樣會面臨著今日宏圖三胞們的焦慮和尷尬,眼看著電商掠食線下的市場份額,而自己線下門店經過多年擴張,尾大不掉,難以舍棄。
船小好掉頭。劉強東壯士斷腕的決絕,讓他趕上了中國電商剛剛起來的行情。熬過了2000年到2002年的互聯(lián)網泡沫破滅,中國互聯(lián)網復蘇了,2003年網易創(chuàng)始人丁磊成為中國新首富,中國的數字英雄們?yōu)橹袊虡I(yè)吹進一股清新的風:他們奇跡般的財富積累速度,源于知識創(chuàng)新,源于人才聚集爆發(fā)的創(chuàng)造力,源于清晰的股權激勵,源于公開透明的資本推動,源于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未來10年,最激動人心的財富神話都是在這些人手里創(chuàng)造,未來10年,他們逐漸取代1992年前后創(chuàng)業(yè)的企業(yè)家們,成為中國新商業(yè)領袖。
熬過21世紀初互聯(lián)網泡沫破滅的電商公司,寥寥無幾。中國電商的行情真正起來,要到2005年了。劉強東幸運地趕上了,不早不晚。
和京東多媒體一樣,很多中關村代理商一邊開著門店,一邊開著網站,但這些網站隨后湮沒在歷史的塵埃里。劉強東能夠做成京東,很重要的因素是專注。做電商大家都沒有經驗,需要學習探索,一步一步地摸索。兩手都抓的公司們,因為線下業(yè)務占了很大比重,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學習陌生領域的知識。
專注是劉強東在自己父母身上吸取的教訓。他父母這一輩子做了很多種生意,辦過小廠,駛過船,開過批發(fā)部??h城里的百貨商場開著大卡車將大量滯銷的工業(yè)品載到鎮(zhèn)上敞開賣,價格特別便宜,農民發(fā)瘋一般地搶購,鎮(zhèn)上的批發(fā)部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干了兩年虧了本,劉強東父母又關掉批發(fā)部,重新駛船。
這10多年來,中國賺錢的行業(yè)很多,外貿、房地產等都是。但是劉強東沒有碰,他相信專注做自己的事,做精了,總會有回報,不要看著別人做哪一行賺錢就去做哪一行,最后每件事都是半吊子。京東這十幾年來都是做和零售相關的事情,以電商為中心點,不斷拓展生意的邊界。
商業(yè)都是由鏈條組成的,對商業(yè)的判斷不是直觀感覺,而是精密的分析,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把計劃想清楚了就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京東所有金融產品都和電商密不可分,脫離不開。沒有電商,京東金融就沒有根基。商業(yè)的規(guī)律很簡單,你創(chuàng)造價值,獲取收益。收益是波浪曲線,但價值一定是這條波浪曲線的基準線,是恒定的。收益可能高于價值,也可能低于價值,但不管怎么震蕩,都不會脫離價值太遠,收益的趨勢和價值的趨勢一定是趨同的。你收廢紙也會有價值,也能做成富豪,只要做出有價值的事情。京東的物流擴張基于價值,提供購物平臺,做物流保證消費者體驗,降低成本,提升庫存周轉速度,提升效率,不是有價值的事嗎?
這是劉強東十幾年來對商業(yè)本質的認知,京東是這個觀點的實踐。
客戶信任京東多媒體這家公司之后,需求越來越多地涌現(xiàn),要CPU(中央處理器)、要硬盤、要CD機,客戶不斷在論壇里發(fā)帖呼喊自己的需求。劉強東直接打電話給員工,你趕緊去采購某某品類拿來賣。誰也不知道什么貨能賣出去,什么貨賣不出去,完全由客戶需求來引導采購??蛻粢裁矗腿ブ嘘P村拿貨,再入庫、上架??蛻粝嘈啪〇|多媒體的貨是真的,價格又便宜,就不斷來買。
2004年底,公司舉辦年會,劉強東說,這是他睡得最踏實的一年。做代理的時候,如果上游不授權,公司就完蛋了,所有的命脈都掌握在人家手里,那些客戶看似客戶,不給貨源,拿什么賣?每到年底,劉強東就會想,明年代理權還能拿到嗎?而網絡上,直接接觸終端消費者,可以從中關村的賣場買回產品,再賣給終端消費者。咽喉終于沒有被人扼住了。
反過來,如果聚攏了足夠多的終端消費者,那就是扼住別人的咽喉。
零售的本質是,如何理解消費者,把消費者需要的商品送到消費者手里。任何一個零售企業(yè)做的事情,不外乎是兩塊,節(jié)省成本、提高效率。傳統(tǒng)零售跟電商,很多成本類似,采購成本、營銷成本、庫存成本等等。線下有租金成本,門店的位置決定了大部分客流量,在中國商業(yè)地產越來越貴的情況下,租金成本比例會越來越高。線上的話,則有購買流量的成本、IT研發(fā)成本和物流成本。你要做的無非是理解消費者需要什么,對未來的銷售做出很好的預測來降低庫存成本。傳統(tǒng)零售的運營效率相對難以控制,商品銷售預測很難做。京東2001年做零售的時候,預測鼠標每年能賣多少個,效果不好。傳統(tǒng)零售和電商背后的供應鏈管理是一樣的,采購、運營沒有什么本質區(qū)別。線下零售企業(yè),規(guī)模到了一定程度,難以避免總部、分部或者經銷商的三級管理架構,很難避免直營門店與加盟商的沖突。對線上企業(yè)來說,則可采取中央集權式的管理架構,所有的東西在總部完成,除了物流和客服,在外地設置分部。
我跟劉強東交流的時候,他提到了美國西南航空的案例,這家航空公司主要做美國國內城際間航線,以低成本運營著稱。在美國各大航空公司陷入困境的時候,西南航空持續(xù)數十年保持盈利。類似這樣的商業(yè)案例,讓劉強東認識到“最近一二十年來所有的創(chuàng)新模式,都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關。要么交易成本更低,要么交易效率更高,二者必居其一,新的模式才能夠生存發(fā)展。如果這兩點都達不到,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沒有意義”。
下一節(jié)【劉強東-《創(chuàng)京東》-土得掉渣的公司】更精彩,敬請期待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記得點贊加關注哦,還有更多精彩小視頻等著你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