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乘的書法作品被分作“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佳品”,這些品級是根據什么分出來的,很多人就不明白了。
書法評論自古就有,南朝的王僧虔不僅是一位書法家,還是一位書法評論家。他是東晉丞相王導的玄孫,是王羲之的四世族孫。同時他還是朝廷重臣,他憑借承襲祖上的書法技能,奉皇帝命撰寫書法評論。

王僧虔作品王琰帖
他在《論書》里,總結評論了那個時期及之前的四十多位書法家,客觀公允地評價了諸書家的特點及成就。他的“神采”加“形質”的評價書法的方法,也就成了后世評價書法的標準。
這種理論在《筆意贊》中有明確地闡述:“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以斯言之,豈易多得?”

被歷代認定為逸品的鐘繇宣示表
之所以“形質”要次之,是因為形質的形成主要是通過用筆技巧獲得,可以依靠用功練習達到。而“神采”則是在“形質”的基礎上,借助筆勢、字勢、體勢表達出來,這正是書法“不可言說”之所在。
“神采”這東西就是今人所說的書法的“氣”,就是書法表現(xiàn)出來的“精氣神兒”,相當于一個人的氣質。上乘的書法作品一定要有士氣,這是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的,“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俳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氣之棄也?!?/p>

濃濃書卷氣的啟功 敬佛
那么,士氣包括什么呢?首先是“書卷氣”,這是讀書人最可能達到的。還有“廟堂氣”,這雖是帝王必有的,也是高士所有的。“唐雎不辱使命”把王氣與士氣做了比對,“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蓖蹩梢宰屘煜氯藨峙拢恐恍枰屚鯌峙戮涂梢粤?,互不上下吧!
至于“金石氣”“山林氣”也包含在“士氣”之內,“金石氣”是清以后才有的詞,看著像新的發(fā)展,其實自古就有。南朝羊欣就說鐘繇書有三體,銘石書、章程書和行狎書。銘石書就是“金石書”的一種。金石書的渾厚、古拙、方峻、樸茂、奇逸,也是古士大夫所追求的品質。

端嚴凝重雄壯秀美的大盂鼎
“山林氣”也就是“野逸之氣”,也有人稱作“煙霞氣”,說白了就是“神仙氣”。“山林氣”是人與自然的深度交融,是承天地自然之氣,是士氣里最讓人向往的,也是書畫品級里的最高級,絕沒有“野蠻氣”、“村氣”。
可能有人會說,那些都是陳芝麻爛谷子了,審美應跟隨時代。現(xiàn)在的社會人們的思想都放開了,釋放天性的就是最真稚的。
古今審美有不同,但向美向善的主題是不變的。天然并不是釋放天性,釋放天性也不是毫無顧忌地展露劣性。

遒勁凝重筆勢圓整的石鼓文
事物都是兩面的,古人崇尚的“自然”都是自然中向上的、向善的,比如樸拙不是粗鄙,稚真不是野蠻……所有不能讓社會進步的,都不是人性,而是獸性,這不是自然,是自私。
雖不能拿古人的標準要求今人,書法也不能沒有約束。當今的核心價值觀里沒有戾氣;今人行事也不能違背公序良俗。
雖然當今社會提倡致富,但是不擇手段的斂財卻是不可取的。當今書畫界這種現(xiàn)象很多見,各種手段的造假,目的都是為了斂財。其中一種造假就是用概念混淆視聽,把粗鄙的說成樸拙的,把野蠻的說成野逸,把愚蠢的說成高級的……

不是天成是粗野
他們用“皇帝的新裝”的手法,利用大眾對藝術、對書法的盲區(qū),借由“你們不懂”歪曲大眾的認知,讓大眾不自信,從而聽由這些“藝術家”們演繹。
事實上,野蠻和野逸是有實質的區(qū)別的。而“藝術家”用了一招“按需選擇”就把至高無上的“野逸”給拉了下來。
古時講“野”就是“郊外自然”,今人講“野”卻是“粗枝大葉”,是“未經馴化、不受約束”,是“粗魯、野蠻、不文雅”。一個用名詞性質,一個用形容詞性質。

巧奪天工的瘞鶴鳴
何況,天然的事物也不都是好的,同是“野”的那就看它是粗的,是愣的,還是超然脫俗的!有些人總想走捷徑,在“野”的基礎上就停住了腳步,不再求索超脫的野趣,反而由工入俗。
跟人們以貌取人一樣的,長得俊一點,或者丑一點。如果差距不大,是不好區(qū)分的。只有紋了身,留了光頭或者亂發(fā),或者走路跟正常人不一樣了,就立刻顯眼了。

承襲古法的孫曉云作品
不做這些改變,還能看作正常人,一旦做了這些不一般的改變,就暴露了他瘋、狂、粗、鄙。
書畫也是這樣,認認真真承襲古法,最起碼還是雅致的,只是沒有個人特色,不能拿去換銀子罷了!但若本身達不到野逸的境界,為了名利,用裝瘋賣傻的方法引人關注,反而落入惡俗了,暴露了自己的粗鄙。
好了,這篇文章的內容發(fā)貨聯(lián)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chuàng)業(yè)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80709525 備注:發(fā)貨聯(lián)盟引流學習;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zhàn)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